6月27日,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八个省(区)陆续公布高考考试改革策略,八省(区)明确于2022年全方位启动高考考试综合改革,于2025年整体推行。
四川:取消文理分科,启动“3+1+2”模式
四川教育厅6月27日在四川成都召开高考考试综合改改革闻通气会。四川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四川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推行策略》。
依据改革策略,四川“新高考考试”不再分文理科,改为使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考哪几科;“1”为最佳选择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四川将从2022年秋天入学的普高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全方位推行普高学业水平考试。普高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简称选择考)。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高同等学力认定和普通高考考试考试报名资格审察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内蒙古:从2022年秋天入学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推行
6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高考考试综合改革”媒体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推行策略》正式印发,从2022年秋天入学的高一学生启动推行高考考试综合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高考考试综合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健全普高学业水平考试规范;二是规范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三是深化统一高考考试考试招生改革;四是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到2025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规范,完善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推行“新高考考试”后,普通高考考试考试考哪几科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与现行依据全国统一高考考试成绩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不同,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一是依据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二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招生的要紧依据,是“新高考考试”的一大闪光点,旨在引导学生好好学习每一门课程,防止发生紧急偏科,并为高校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陕西:“院校专业组”方法实行平行志愿录取
依据陕西政府印发的《陕西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推行策略》,在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面,陕西将从2022年秋天入学的高一学生起实行“3+1+2”模式,2025年进行整体实行。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考试成绩和3门普高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考试科目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最佳选择科目(物理或历史)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在招生录取方面,自2025年起,除提前批次外,分本、专科两个批次录取。普通高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使用“院校专业组”方法实行平行志愿录取。
宁夏:体现以学生进步为中心的改革导向
宁夏自2025年起,普通高等学校将依据考生的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和普高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简称“两依据、一参考”。在考试考哪几科方面,全国统一考试考哪几科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用全国卷。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由考生依据高校选科需要,结合自己专长兴趣,第一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即“3+1+2”模式。
“这次高考考试综合改革,充分考虑宁夏原有高考考试模式、基础教育进步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考生可以参考个人志向、兴趣喜好、自己优势,做好生涯规划、选择考试考哪几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以学生进步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宁夏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成峰说。
在本次高考考试综合改革中,历史或物理按卷面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要实行等级赋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分别对应物理、历史两个类别,有6种组合、6个群体,每一个群体之间再选科目不同、考试人数不同、各再选科目考试试题难易程度不同,所以这4门再选科目的原始分不具备可比性。”之所以这么改,就是要解决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促进高中阶段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升教育水平、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