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决策部署,科学稳妥推进高考考试综合改革,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新年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策略〉的公告》(中发〔2020〕19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国发〔2014〕3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年代推进普高育人方法改革的指导建议》(国办发〔2019〕29号)等精神,结合我省实质,拟定本推行策略。
1、总体需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立足新进步阶段,贯彻新进步理念,服务构建新进步格局,从有益于促进学生健康进步、科学选拔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推进我省教育优质进步,为国家和地区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
遵循教育进步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进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坚持公平公正。
把促进公平作为高考考试综合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打造完善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的考试招生规范,积极回话社会关切,推进改革工作平稳拓展。
3.坚持科学选才。
健全多元评价考试规范,增加学生选择权,健全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推行,提升人才选拔水平。
4.坚持统筹推进。
重视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项教育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协同推进教学、考试、招生和管理等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促进各类教育协调进步。
(三)改革目的。
2022年全方位启动高考考试综合改革,2025年整体推行,加快健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完善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2、主要任务
(一)健全普高学业水平考试规范。
1.考试种类。
自2022年秋天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起,普高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高学生毕业与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试考生的要紧依据,计入高校招生录取考生总成绩。
2.考试考哪几科。
合格性考试考哪几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下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门科目。
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科目。学生依据自己兴趣、志向、优势和高校招生专业介绍选考科目需要,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最佳选择1门科目,在其余4门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
3.考试内容。
合格性考试内容为普高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学内容需要,选择性考试内容为普高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学和选择性必学内容的综合需要。
4.考试对象。
普高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职员也可参加合格性考试。未合格的科目可以继续考试报名,合格的科目不能重复考试报名。合格性考试考哪几科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其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选择性考试对象为符合当年我省高考考试报名要求并已报名参加当年统一高考考试的职员。
5.考试组织。
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合格性考试中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10门科目由省级统一组织推行;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等4门科目和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等考试由省级统一拟定推行策略,市级具体组织推行。
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由省级统一组织推行。
6.考试时间。
普高高一、高二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分别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考哪几科不多于4门,且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中多选择1科,在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科目中多选择3科。高二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考哪几科可在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中自主选择科目。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末安排音乐、美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第二学期期中安排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考试科目结束后进行。
7.考试成绩。
合格性考试考哪几科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中的物理、历史2门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4门科目成绩以等级分呈现。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成绩当年有效。
(二)健全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
1.评价内容。
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状况和个性专长,重视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内容主要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2.评价管理。
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依托电子化平台进行管理,严格评价程序过程,强化责任监督,打造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审核、信誉等级、公示与举报投诉、诚信责任追究等有关规范。高中学校要指导师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整理遴选具备代表性的要紧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在公示审核后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确保材料真实可用。
3.评价用。
自2025年起,普通高校应根据自己办学特点、专业培养目的、人才培养需要,科学拟定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用方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要紧参考。
(三)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
1.统考科目。
自2025年起,统一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等3门科目,不分文理科。
2.统考安排。
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考试安排在每年6月进行。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待条件成熟后,外语科目听力考试实行机考。
3.科目分值。
统一高考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满分值每门均为150分,总分450分。
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的满分值每门均为100分,总分300分。
4.成绩构成。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考试成绩和普高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组成,总分750分。其中,选择性考试最佳选择科目物理、历史科目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分(每门满分仍为100分)计入总成绩。同时,打造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
5.录取模式。
招生院校依据考生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考试成绩和3门普高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含1门最佳选择科目成绩和2门再选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使用“院校专业组”方法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自2025年起,除提前批次外,分本、专科两个批次录取。
6.选考需要。
在陕招生的普通高校应依据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需要,分专业(类)在物理、历史2门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中提出科目需要,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中再提出低于2门科目需要,提前向社会公布。同一院校同一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需要需要相同。考生的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须符合拟考试报名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需要。考生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
(四)进一步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规范。
进一步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规范,将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征的人才选拔模式,推进职业教育优质进步。
1.面向普高毕业生招生。
普高毕业生考试报名高等职业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高等职业院校可依据普高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2.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
中职学校毕业生考试报名高等职业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文化基础重点考查中职学校学生公共入门知识,职业技能包含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逐步打造完善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规范和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待条件成熟后,高等职业院校依据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3.面向具备高中同等学力社会职员招生。
具备高中同等学力社会职员考试报名高等职业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法,高等职业院校依据普高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择优录取。
4.贯通培养考试招生。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继续健全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五年制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介绍结构,以始读年龄小、培养周期长、技能需要高的专业为主,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3、保障手段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看重,强化组织领导,主要点导要亲自挂帅、亲自把关、亲自协调,确保改革平稳落地。各级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高考考试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加大统筹协调,研究决定改革重大事情,协调解决改革有关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加大统筹规划,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协同。
(二)加大条件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进步的策略地位,为高考考试综合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宣传、编制、保密、进步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颁布必要的政策手段,全力支持高考考试综合改革。要切实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改变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打造师资补充、勉励机制,当令调整考试招生怎么收费,强化考试安全条件保障,健全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机制。
(三)强化工作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持续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含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统筹谋划好配套改革,组织引导高中学校和普通高校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健全教学组织管理,推行国家课程策略和课程标准,加大学生进步指导,有序推进选课走班,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各普通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招生管理工作,革新招生管理模式,提升人才选拔与培养水平,推进普通高校与高中阶段学校协同育人工作,达成高等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衔接。
(四)加大宣传服务。各级有关部门、各类学校要加大对高考考试综合改革各项政策、规定和需要的宣传、解析和培训,搭建多样化信息公开发布平台,革新咨询服务形式,提升咨询服务水平,让社会各界充分知道改革策略,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准时回话社会关切,积极打造好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陕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推行策略的公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