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新年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策略〉的公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结合我省实质,拟定本策略。
1、总体需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有益于引导普高育人方法改革、有益于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益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推行普通高校考试招生规范综合改革,构建愈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规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同意优质、多元化教育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商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将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导向,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育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的教育体系。
2.坚持公平公正。将促进公平公正作为高考考试综合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完善规范,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切实保障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3.坚持科学选才。健全科学选拔人才机制,逐步健全多元评价方法,打造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增加学生选择权,扩大高校自主权。强化普高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能力建设,提升科学选拔人才水平,科学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全方位进步。
4.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设计我省高校考试招生规范体系,统筹规划各项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协同推进人才培养、考试评价与招生录取改革,保障中学教学秩序,促进各类教育协调进步。
(三)改革目的。
2021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改革考试考哪几科设置,全方位推行普高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健全高校招生录取方法。到2024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完善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形成依据国家统一高考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2、主要任务
(一)健全普高学业水平考试规范。
自2021年秋天高中新生入学起,全方位推行普高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国家普高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主要衡量高初中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需要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要紧规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也称“等级性考试”,以下统称为“选择性考试”),由省教育厅组织推行。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初中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要紧依据,选择性考试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1.科目设置。合格性考试覆盖国家普高课程策略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选择性考试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
2.考试内容。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统一命题,考试内容以国家发布的普高课程策略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合格性考试以必学课程需要为准,选择性考试以必学课程和选择性必学课程的综合需要为准。
3.考试对象和时间。普高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在校生和符合条件社会职员也可报名参加。普高应届毕业生只有通过合格性考试,方可参加该科目的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时间另文规定,选择性考试的对象为符合教育部和我省规定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考条件并已报名参加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职员。
4.成绩呈现。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学业水平考试具体推行细节由省教育厅另行拟定。
(二)深化高考考试考试考哪几科改革。
1.科目设置。考试考哪几科由统一高考考试科目和普高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组成。统一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科目,不分文理科,用全国卷。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由考生依据考试报名高校需要,结合自己专长兴趣,第一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
2.成绩构成及计分方法。高考考试总成绩满分750分。考生总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满分均为100分,历史和物理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他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各科成绩当年有效。在某科目选考人数偏低时,启动低保障机制,以保障数目为基数进行等级赋分,避免科目选考失衡问题。
3.考试时间及形式。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根据国家统一高考考试时间进行,选择性考试时间紧随统一高考考试之后进行。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在条件成熟后,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三)推行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
1.健全评价体系。通过过程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状况,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出色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方位且个性进步,促进普高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公正、科学选拔人才。
2.强化评价用。高中要基于综合素质状况写实记录,加大对学生成长过程指导。高校应依据学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拟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用方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学生的要紧参考。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推行细节和电子平台用方法由省教育厅另行拟定。
(四)改革统一高考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1.加大学生进步指导。高中学校要健全学生进步指导规范,打造专兼结合的指导师队伍,加大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打造选课指导规范,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介绍选考科目需要和学生兴趣专长,拟定选课指南,因地制宜、有序推行选课走班,满足学生进步需要。
2.打造科目引导机制。高校应依据自己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的,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中,按专业类或专业,提出在皖招生的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需要,并提前2年公布。专业类或专业指定的科目需要多低于3门。考生的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须符合高校需要,方可考试报名有关专业(类)。
3.健全志愿设置和投档方法。从2024年起,根据物理科目类、历史科目类,分开计划、分开划线。考生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以平行志愿方法投档。适合增加志愿填报数目,满足考生志愿填报需要。志愿填报及投档录取均不分批次,根据考生总成绩分时分段进行。高校依据统一高考考试成绩与学业水平选择性科目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具体方法另行公布)。
(五)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规范,完善与普通高校招生相对分开、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规范。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的比率,使分类考试录取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途径。健全面向普高学生和面向中职学生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方法(具体方法另行公布)。
3、保障手段
(一)加大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各级政府要提升政治站位,将推进高考考试综合改革作为要紧政治任务,整体设计,统筹谋划。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省级层面成立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全省高考考试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方位负责高考考试综合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各地要成立相应领导协调机构,深入研究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采取有力手段解决好高中师资和基础条件不足等问题。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强化对市、县政府履行相应职责的督导。
教育部门要加大统筹规划,健全配套手段,落实主体责任。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编制统筹力度,做好普高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进步改革部门要支持普高项目建设,打造学费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财政部门要积极完善普高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普高学校准时补充教师,健全普高绩效薪资总量核定方法。自然资源部门要保障普高学校建设用地。教育部门会同进步改革等有关部门,修订健全普高学校办学标准。其他部门要开放资源,积极支持普高学校拓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加大条件保障,推进改革落实。
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财政教育支出主体责任,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本钱分担机制,多途径筹备普高建设资金。
加大职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编制统筹调配力度,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健全绩效薪资学校内部分配方法,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成就突出的教师倾斜。革新教师培训方法,重点提高教师新课程推行、学生进步指导和走班教学习管理能力。完善招生考试队伍管理规范,提升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能力。
提高考试保障水平。健全省教育考试联席会议规范,形成人高考试安全保障合力。加大考试机构和招考队伍建设,完善命题教师和命题工作勉励机制。加大招生考试信息化建设,构建招生考试全步骤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加大诚信考试规范建设,推进依法治考治招。
(三)加大宣传服务,拓展科学引导。
各地要统一思想、加大统筹,打造好改革环境。要准时宣传解析有关政策,回话社会关切。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媒体宣传改革成就。要革新咨询服务方法办法,提升咨询服务水平。要加大高初中生进步规划指导,提升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积极主张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政绩观,努力打造好的选才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