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的考察是各地知识考试的重点。在中国地理有关考试试题中,有关地区的划分可以依据不一样的指标体系,比如自然的、经济的、行政的、综合的等。很多考生感觉有关中国的地理分区的情形纷繁复杂,云遮雾罩,非常期盼对此能获得一个简明的认识。 1、降水带分区 中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主要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以400mm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2、冷热带分区 在三大自然区基础上,依据国内东西降水、南北热量的差异,将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区域和南方区域。 1、北方区域 大体坐落于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是国内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区域,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北方区域内部包含华北区域和东北区域。具体包含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与甘肃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2、西北区域 大体坐落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含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3、青藏区域 坐落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含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4、南方区域 坐落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含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国内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区域,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3、经济带分区 1.经济协作区 1954年打造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经济协作区。1961年华中区与华南区合并为中南区,全国划分为六大经济协作区。这一划分方法影响比较深远。 以目前的情形而论,中国按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进行分区,每一个地区各自包括的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如下: 华北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区域: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 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 华南区域:广东、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区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 西北区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2.沿海与中国大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区划一直使用两分法,即全国划分为沿海、中国大陆。 3.三大经济地带 经济区划三分法是根据经济进步水平和地点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 东部区域包含沿海的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中部区域包含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9个省、自治区; 西部区域包含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现阶段的四大经济地区 伴随国内近年来改革开放节奏的加快,经济进步增速,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地区:东部区域、东北区域、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各区域经济社会进步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进步。 西部大开发2000年,国家开始推行西部大开发策略,加快中西部区域进步。 东北振兴东北区域包含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中部崛起中部六省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东部率先进步东部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与海南共计十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