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招网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高考考试语文容易见到古文化知识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分析(二)

来源:www.vgongju.com 2025-08-14

最新资讯

  古时候文化知识理解与识记测试(二)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国内从汉朝初年开始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时候帝王凡遇见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过世的帝王、大臣、贵族(包含其它地位非常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我们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时候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时候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月的初中一年级称为望日,夏4月之望是指初夏的4月1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时候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天和秋天祭祀社神。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时候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时候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时候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时候开车三马中左侧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侧的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肯定礼节授与(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有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时候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字,来指官员离职归家。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省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通过省试后方可进入殿试。

  B.丁忧指遭逢爸爸妈妈丧事。旧制,爸爸妈妈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嫁,不赴宴,不应考。

  C.判,是代理(某官职)的意思。文中说陈秀公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之后降为镇江军节度使,且代理扬州知

  府之职。

  D.寒食,节令名,在阴历清明前一天(一说为前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时候官职名,其职权在不一样的时期不一模一样,在这里只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譬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总是非正常死亡者。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是中国古时候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分化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教授原意为传授常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将来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丁酉,古时计时办法。古人以天干地支合适,用来纪年、纪月、纪日,到今天仍在沿用。文中丁酉是指这年的11月为丁酉月。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要紧区域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等于目前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时候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国人之于国也》中有谨庠序之教一说。

  C.国子监是中国古时候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时候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时候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9.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古时候国 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后常用来指都城。 ②朔指阴历初中一年级,望指阴历十五,晦指阴历三十。③古人觉得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时候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在古时候,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 ⑥古时候辰时等于目前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等于目前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时候科举规范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时候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汇不少,拜中书舍人指授与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妈妈过世,回乡守丧。守丧有肯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时候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经过世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不见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是指传记体文章。后老则泛指比较要紧的古书与典籍。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三省六部制出现将来,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与官职、任职和提高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将来,因为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同治帝、光绪帝等。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时候指函谷关,这里指山海关。如曹操《蒿里行》中的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的关,指函谷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时候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依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本正公。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弹劾是指君主年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要紧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年代,子子孙孙由于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13.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艰,古时候指遭逢爸爸妈妈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妈妈过世。根据当时的规定,爸爸妈妈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辞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爸爸过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爸爸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看重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建议。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高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规范,依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1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是对别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我们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与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汇: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医生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1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可以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时候科举规范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时候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爸爸妈妈死去,官员需要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 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与官职的。

  1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古时候称地方官调任到京城为官。

  B.藩,封建年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借指边防重镇。

  C.谥,古时候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车马。

  17.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装,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由于古时候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规范。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月的初中一年级称为望日,夏4月之望是指初夏的4月1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时候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天和秋天祭祀社神。

  19.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品中正制是国内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规范。

  B.国子监的掌管职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念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合适得60组,古时候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20. 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指黄河流域一带,是古时候九州之一;九州:传闻中国上古行政区划为九个地区,泛指中国。

  B.斋戒:古人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九宾:古时候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C.结发:古时候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成年,可以结婚了。

  D.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叫六合。

  21.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古时 泰山喻指岳父,伉俪为夫妻自称。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溺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古时候文化知识理解与识记测试(二)参考答案

  1. 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A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9. C(②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⑥古时候辰时等于目前的上8点前后)

  10.D(传是阐释经文的著作,非今天的传记体文章)

  11.A(分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C.关,指山海关错,这里泛指边关。D.不是一种褒扬的评价而是一种褒贬的评价)

  12. D(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13. B(内艰,指遭逢妈妈丧事。)

  14. B(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15. D(除为削除官职)

  16. A(古时候称京城官员(中央官职)调任做地方官)

  17. B(北面才是称臣)

  18. A在阴历的每月15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中一年级称为朔。夏4月之望是指夏历(阴历)的4月15日。

  19.C(科举取士归属礼部)

  20. B 九宾:古时候外交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热点专题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在京招生专业介绍选考科目需要
  • 黑龙江工业学院2021年招生章程
  • 黑龙江:绥化学院202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2022年浙江台州高考考

[]详细解析高考考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