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招网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高考考试三轮冲刺,近三年高考考试历史核心考点大全

来源:www.hxecu.com 2025-07-27

最新资讯

  01: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方位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国内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规范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势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用途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规范。是如何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势头)。

  6、战国时封建经济进步的具体收获(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是什么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必须要注意复习到位,尤其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势头。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02: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势必性和条件。

  2、秦始皇打造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手段。

  3、从正反面剖析秦亡汉兴是什么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用途。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的道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备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国内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征。

  怎么样理解?有那些史实?

  (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规范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03: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缘由。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方位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交流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是什么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规范,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剖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是什么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推行缘由、目的,用途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区别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推行和影响。

  12、多方面剖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缘由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考试之重点和热门地区,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04: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大;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兴盛。

  1、宋太祖加大中央集权的手段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用途。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规范。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规范)。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创造,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收获,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大;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05:明清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大是什么原因、手段、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是什么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规范对资芽的妨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规范。

  4、辨证剖析郑和下西洋是什么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进步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状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扞卫主权的手段。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光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倡导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范围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着。教育。(文学兴盛科技落;总结居多革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降低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国内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含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时候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父母期处于世界领先地方。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06:中国近代现代史

  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840至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1919年是: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方法勾结中国的反动权势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权势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权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策略。包含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策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策略,革命派的革命共和策略等。包含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每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因为阶级和年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进步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热点专题

  • 高考考试历史二轮复习,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 山西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本科批院校专业组投档最低分数线
  • 2025年北京高考考试高招本科普通批录取投档分数线

[]北京联合大学2025年在

[]2024年江西师范大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