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招网 > 中考资讯 > 政治

2011备战高考考试 心理是重点

来源:www.nurll.com 2011-05-31

政治

一年一度的高考考试将于6月7日拉开帷幕,它牵动着每个考生及其父母的神经。在这重点的几天备考时间里,考生及“后勤部长”父母该怎么样迎战?

海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掌握专家委员会专家、海南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一级教师、心理组教研组组长陈玲讲到:“备战高考考试,有两场硬战要打,一场是实力战,一场是心理战。”陈玲说,越是临近高考考试,学生心态的调整是越要紧的。因此,“调整心态,笑迎高考考试。”这也成了陈玲每年高考考试时都对考生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她觉得,以好的心态看待高考考试,所有就迎刃而解了。

陈玲说,不少孩子的重压源正是来自己家里长,因此减压第一得从父母开始,“最后几天,父母必须要用平时心来对待高考考试,尽我们的努力去减轻思想负担、抛开包袱,才更有益于孩子高考考试的发挥。”

考试前几天,重在调整

“现在是考生的自主学习阶段,重在调整。”陈玲说,这几天考生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和心理状况的调整是尤为重要的。她提出,考生这几天要把握好两个特别要紧的问题,一个是不可以过于放松,另外一个是不可以让自己绷得太紧。“这最后几天,考生千万不可以临时抱佛脚,大家这期间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学生在这最后的阶段拼命的问问题,拼命的背书,感觉就是担忧自己还有不少常识没复习完,不少问题没弄懂,因此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点是完全没必要的。”

陈玲表示,常识或者方法等的学会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现在考生们对常识的学会都几乎已成定局,非必要再为这类事情去焦虑,此时,倒是平稳心态,让自己在高考考试中发挥出的水平才是重点。“现在,考生们应该重点将时间和注意力放在调整状况上面,这就需要考生对高考考试这件事情有一个了解的认识,即高考考试虽非常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即便考不好天也不会塌下来。如此,心理和情绪才能稳定。”

那样,考生怎么样稳定心态,度过考试前这几天呢,对此,陈玲提出了一套心理调适的策略:增强自信心。考生要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使自己在考试前有一个最好的心理状况;维持平和心态。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不给自己太大重压;劳逸结合,适合放松。学习之余,听听轻音乐,坚持肯定的体育训练和户外活动;正常饮食、维持充足睡眠,调整好身体的生物钟,将生物钟调整至与高考考试时相一致;天天坚持数次深呼吸,静心养身,让我们的身心彻底放松。

“后勤部长”第一减压

伴随高考考试的临近,一些父母开始出现紧张、不安情绪,有些父母甚至提前几个月就舍弃了所有社交活动,除去上下班外,几乎将生活的焦点换成了孩子的升学考。

“有父母告诉我,面对高考考试,她比孩子还紧张。”陈玲说,这名父母有时早晨四五点就醒了,满脑子都是孩子考试的事儿,天天变着法给孩子性爱吃的饭菜,天天晚上孩子学多晚自己就陪多晚。“很多父母都患上这种考试前综合症,其实,父母的行为及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心理变化。”

陈玲说,不少孩子的重压源正是来自己家里长,因此减压第一得从父母开始,“最后几天,父母必须要用平时心来对待高考考试,尽我们的努力去减轻思想负担、抛开包袱,才更有益于孩子高考考试的发挥。”

面对父母的焦虑,陈玲提出四点建议。“父母第一要摆正心态,理性面对高考考试。”陈玲说,父母要有“高考考试也只不过孩子求学生涯中的一次考试而已”的观念,以平时心态对待孩子的高考考试,尽可能少说一些过分殷勤的话语,不要表现得太热切。第二,要多知道孩子的特征和心理需要,多和孩子谈心,认真倾听孩子,多一定鼓励孩子。

“这最后几天,父母应打造一个合适于孩子学习态度的家庭备考环境,做好后勤工作,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陈玲指出,父母不必为了怕影响考生复习而刻意打造异常安静的环境,假如家太过安静,反而会给孩子导致一种压抑的感觉,心理负担更大。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在茶余饭后,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但应该注意,要谈论一些新闻和有趣的话题,帮孩子缓解复习的紧张和疲劳。陈玲最后还嘱咐父母要稳定情绪,注意防止三个“过分”,“一是不要‘过分关爱’,二是不要‘过分关注’,三是不要‘过分期待’。”

相关文章

热点专题

[]2017高考考试议论文素

[]2017高考考试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