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后的复习阶段容易出现的几种焦虑状况有三种:一种是“高原现象”,一种是“飞碟效应”,另一种是“倒U形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指的是考生在考试前发现我们的成绩或学习效率不如以前,原地踏步甚至有后退征兆,因此产生焦虑。“飞碟效应”指的是考生朝着既定目的前进,但复习的成效出现了偏差,结果是“事与愿违”。“倒U型现象”反映考生自我期望值过高,没依据个人的实质状况合理定位,导致心理重压过大,临近高考考试发现自己离目的愈加远,致使失落或沮丧,提不起学习兴趣。
出现这三种现象跟考成长期单一复习方法有关。陈玲称,考生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苦读之后,身体或心理上都有的疲惫不堪,大脑接收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导致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而且,单一的复习方法还容易导致常识重复,让考生产生倦怠心理。
对策:考生第一要掌握劳逸结合,注意适度的休息、娱乐和训练,不少考生在临考试前为了争取时间拼命开夜车,挤占娱乐和训练时间,这种做法不可取。第二,考生应尽量采取一些新的复习办法,或与同学交换学习经验,防止单调机械的复习使人产生厌烦心理。譬如编份考试试题考考自己,把一些要背的书制成磁带放给自己听,也可假扮老师把所要记的东西讲出来等等。第三,考生在复习前可自己给自己打气,在心里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或将口号写成条幅挂在墙上勉励自己。第四,考生可对高考考试目的进行观念转换,把高考考试看成是生活的挑战,是通往理想的道路的一个门槛,对将来或心目中的大学校园进行自我憧憬,激起我们的斗志。第五,考生在感到焦虑时千万不要闷在心里,可找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或知心朋友或喜欢的人进行倾诉,释放重压。第六,考生要对我们的高考考试目的进行一个合理定位,假如发现自己最近学习动机增加,感觉解题非常爽,这是复习的佳状况,达到了绩效高峰,应尽可能维持;假如出现疲劳或厌烦,甚至是吃不香、睡不着,就要向学校心理老师咨询,看看我们的目的定位是不是过高。
考试前失眠烦躁看不进书如何解决?
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考生大部分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对将来大致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因为心事重重,使得这种考生没办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至于考试前出现失眠,主如果考生对考试过于紧张,与对失眠后果过于担忧,事实上完全没睡着觉的情形是极少存在的,因此一时的失眠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
对策:考试前失眠的考生不要夸大失眠对自己产生的消极影响,不要在考试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解除失眠的根本秘籍就是放手包袱、轻松应考,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
考试前焦躁看不进书的考生,必须要把自己真的担忧的东西表述了解,然后再设法否定我们的担忧,以解除我们的心理负担。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总是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此类考生的当务之急就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程度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表,天天按表格需要进行复习。考生确实看不进书时,可暂时放手课本,听听音乐或打打球、散散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回忆自己快乐的事情或旅游时看见的自然美景,放松和愉悦我们的心情,待心情放松后再进行复习。
临考出现身体不适或发挥不佳如何解决?
有的考生每逢考试,就感觉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有的考存活在一个误区,觉得自己平常水平非常高,前面考砸了一门之后就等于全砸了。
对策:考生出现这种心理变化主如果由于心理紧张引起的。如有些考生在考试时一旦出现某个部位身体不适,每次考试都会人为地注意或感觉那个部位,不适感就会得到强化,被暗示出来。对于此类考生的正确做法是:不注意、不强化,淡化考试对身体的影响。
每次考试,几乎每人都会觉得自己有一两门没考好,有些考生在考场上对很多意料之外和困难没预先估计到并找出解决的方法,问题一旦出现就容易惊慌失措,平常水平非常高但就是发挥不出来。
不要随便觉得考砸了一门高考考试就完了,考砸是什么原因不少,或许是考试试题太难了,或许是自己太紧张了,即便考砸了一两门科目也要当作是正常状况,力争在下面的科目弥补回来,不必为此殃及其它。除此之外,考生要在备考时加大应考练习,把以前考场上常遇见的问题采集起来剖析,看看自己到底由于哪些原因考砸,只须平常的训练需要与报考条件一样,加大正确率和速度的练习,在高考考试时才能临危不乱,做到考时如平常。
在考试时碰到难点或时间不够如何解决?
很多考生在考试时碰到难点或时间不够时就产生心理慌乱现象,以致忙中出错,失分过多。
对策:考生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要剖析自己不会做的大致缘由:是忘记了有关常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是题目线索太多,还是自己一时很难理出头绪?剖析了解之后,考生再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完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情,而是要手淫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其他人也会难。”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常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这个时候考生千万不可以过于着急,胡乱在记忆中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的要点,这种无序搜索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并且伴随时间的延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紧张慌乱。正确的方案是擅长运用联想,联想老师平常解说这部分常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常识有关的常识,以探寻回忆的线索。如忘记了哺乳动物有哪些特征,可通过回忆鸟类的特征来与之对比回忆。
考场上容易引起考生心理慌乱的莫过于考试时间不多却仍有很多题没做完,此时考生心急如焚,常常做这题想那题,结果什么题都没做容易做完。建议考生碰到这种不利状况时,要有个适当的目的,即在保证正确的首要条件下,能做多少算多少。此时,假如考生目的过高而不合理(企图全部做完做对),反而连较低目的(做完做对一部分)也达成不了。有了适当的目的还要有适当的决策,即考生要优先选择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题目,而且要考虑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作出一个明智之选,尽量拿到自己应该拿到的分数。